欢迎来到 安乡县检察院 !
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详细内容

【公诉人访谈】刘陈德君:历经磨练才能臻于完美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7-17 14:50:26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

第七届湖南省检察机关十佳公诉人暨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常德检察机关选派6名选手参赛,4名选手荣获全省十佳公诉人等8项荣誉。为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常德检察推出全省十佳公诉人大赛参赛选手专访系列文章,让我们共同走近他们,听一听公诉精英们背后的故事。







常检君:谈一谈参赛的初衷吧。

刘陈德君:满怀着对公诉事业的热情,我有幸参加第七届全省公诉人业务竞赛。刚接到集训通知时我很忐忑,总觉得自己离开公诉战线已经三年多了,没有准备好。但是我知道这是一次难得历练自己的机会,我应当将自己成长过程中缺失的这一课补上。既然机会来了,我选择放下顾虑勇敢挑战。这次有幸参加竞赛,感谢领导给予我机会和鼓励、感谢教练给予我耐心辅导,感谢集训队友们给予我无私的帮助,感谢县院同事分担我的工作,感谢家人给予我最大的支持……这一切,让我可以坚定前行。
常检君:通过集训有些什么收获?
刘陈德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集训过程中,在教练的指导下,我们对基础的刑法理论知识进行了梳理和系统学习,再审视案件时,对很多问题有了不同的角度和认识。有时回想自己曾办理的案件中的许多问题,好像已经不是问题。如果平时办案中,将学习放在与工作同等地位看待,让自己处于专业知识的高位,所谓的“疑难杂症就不会那么棘手了。如果自己是以完备的刑法理论知识体系作为基础,全面了解法律条文背后所蕴含的立法原意和司法解释制定的背景情况,而非机械地适用法律,便可在纷繁复杂的案件面前始终能够保持清晰的判断力。功夫下在平时,亘古不变的道理。
常检君:4天的比赛,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刘陈德君:“学如弓驽,才如箭镞”,比赛过程中, 在三天时间内进行四项比赛,法律实务笔试给定二本卷宗,十个小时写实务报告,策论根据给定的材料3个小时写3000字,还有十分钟准备业务答辩、一个小时准备辩论等,连续几日高强度的比赛,不仅是对综合业务素质的考核,也是对意志力、心态、体力的考验。本次比赛的每个环节无不是以公诉人自身的法律知识、业务经验作为基础。如果没有多年业务知识和办案经验的积累,仅凭比赛前临时抱佛脚是无法取得好成绩的。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公诉人,不能仅仅满足于把自己眼前工作做好,还要有想法、有追求、有好学上进的精神,要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将争当优秀公诉人作为自己的目标。
常检君:这次比赛高手如云,与他们同堂切磋有什么感觉?
刘陈德君:“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与高手们切磋,他们扎实的理论功底、敏捷的思维反应令人叹服,我也看到了差距和不足。一是知识储备还需进一步增强。虽然我平时也注重理论学习,但往往是被动式学习,只有当办理某类型案件时,才开始深入研究其构成要件、法律规制的初衷等理论问题,缺乏业务学习的主动性和全面性。二是实践办案经验有待进一步丰富。从检7年来,我虽在公诉线上工作3年,参与办理过一些大要案件,但离开公诉战线3年,对个案办理的经验累积不够丰富,进而导致对案件关键点把握的敏感性不强,对定性分析的论证不够充分。三是辩论技巧有待进一步提高。论辩赛中尽管能较为明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找出定性的关键点,但在论辩赛的自由辩论环节却没有尽情地展开辩论,临场应变能力有待提高。
常检君:最后想对大家说点什么?
刘陈德君:恭喜获奖的集训队友们,是你们争创了团队的荣耀,虽然这次的竞赛我止步于30强,但在这场盛会上,我看到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知道自己离一名真正的优秀公诉人还差很远。美好的东西往往在历经磨练之后臻于完美,我坚信今后我能在不断的磨练中尽快走向成熟,在国法、天理、人情中找寻每个司法案件的最佳答案。比赛已经结束,但我会一直在路上。



整理:皮雅君
审核:钟颖
供稿:市院办公室、安乡县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