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安乡县检察院 !
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详细内容

【安检说案】一张名片,两句问候,三个月让他落入“甜蜜陷阱”……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5-18 17:40:07 浏览次数: 【字体:

网络热潮不断奔涌

网络交友已成常态

交友软件目不暇接

检察机关提醒您


+

当!心!甜!蜜!陷!阱!


01


案发经过

2023年1月,李某某从抖音上面刷到男性冒充女性进行诈骗的案例,为实施诈骗,他将自己的微信身份虚构成一个名为“王静”的单身女青年,与男性微信聊天。

李某某在与毛某A聊天中告诉毛某A其叫“王静”,28岁,单身。随后,毛某A将李某某所使用的微信号推荐给毛某B,并告诉毛某B这个微信是一个单身女子,要毛某B加其微信谈朋友。

李某某在与毛某B聊天中,利用吃早餐、修车、买鞋、过生日KTV唱歌为由向毛某B索要微信红包。聊了一段时间后,李某某认为毛某B很好骗,随即以交友确定关系,需要对方支付见家人礼金和定亲为由,向毛某B索要钱财。李某某在自己的微信限额不能收钱后,在其妻子不知情的情况下利用其微信虚构“”小幺的身份继续骗取毛某B转过来的见面礼礼金11360元,并将骗来的11360元转到自己使用的微信内。

次日凌晨,毛某B发现自己被骗,警告李某某。李某某怕被公安机关查获,便将毛某B微信拉黑。

在此期间,李某某共骗取毛某B微信红包和微信转账3万余元。


02


办结情况

2023年3月,安乡县人民检察院以李某某犯诈骗罪提起公诉。同年4月,安乡县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李某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近年来,随着微信、直播平台、相亲网站、交友APP等社交软件的发展,以婚恋为名对被害人进行诈骗的案件数量逐渐增多,犯罪分子一般采用三个步骤攻破受害人的心房:首先自我包装,打造“高富帅”“白富美”或国家公职人员、带有特殊身份认同的职业如军人、消防员等形象。随后通过网络交友软件“物色”被骗对象,利用网络的虚拟性与距离感,骗取对方信任,迅速建立恋爱关系。最后以投资理财、见家长定亲、购买礼物、继承遗产、准备婚房婚车等理由骗取钱财,而受害人往往沉浸在“爱情”中不能自拔,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转账汇款。

本案中,安乡县人民检察院全面掌握证据链条,厘清主体责任,准确认定李某某的诈骗行为。检察官在此提醒,网络作为虚拟环境,在交友时切记提前核实对方身份,涉及金钱交易、身份认证、承诺担保等情形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切莫被“爱”冲昏头脑,落入犯罪分子的“甜蜜陷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