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安乡县检察院 !
您的位置: 首页 >检察文化>详细内容

用善良平凡书写人生之美

来源:本院 发布时间:2016-08-05 09: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用善良平凡书写人生之美




他,参过军,作过战,是一名铁骨铮铮的硬汉。

他,年多半百,却是一名响当当的预防先锋。

他,悉心照顾邻居孤寡老人20余年,感动故事成为一段佳话。

他,就是安乡县检察院的预防办主任,杨善平。

他负责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2013年得到了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2次批示,被《人民日报》内参转发,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肯定。2014年被评为湖南省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法治人物。

   (一)平凡岗位,他诠释着职业道德之美。

   
24岁,他从部队转业回来,成为安乡县检察院的一员,从检工作30余年,他成为了一个全能检察官。当过司机、干过侦查、逮捕、控申、法警,如今带着安乡预防工作一路奔跑。

   虽然年过半百,但他对工作仍充满激情和斗志,让很多年轻人都感到汗颜。和他同龄的人,早就退居二线,过上了清闲舒服的日子。有时,同龄人笑他何必把工作看得如此认真,他总是面带微笑着说:“人的价值就是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现在,我要趁自己还有能力为社会做点事情。”正是这份执着和坚持,让他将平凡的人生硬是走得不再平凡。

   2008年,他接手预防工作,同时还兼任法警大队队长一职,年过半百的人,一身兼两职,这在安乡检察院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有多大,可想而知。他,天生就是一个不服输的人,要么就不做,要做就要做得最好。压力不仅没有吓到他,反而成为了他前进的动力。

   以前,预防工作难以开展,不仅外面不重视,就连检察机关内部也认为出了犯罪分子是你没防好,平安无事是人家单位管得好,这就导致预防部门成了检察机关内部的鸡肋,没人爱去,没人爱搞。

   他,干一行,专一行,爱一行,1年时间,就将安乡预防工作彻底打了翻身仗,从全市末尾一跃成为全市第一。

   就在任职并向检察长那签下军令状的那一天以后,如何搞好预防工作成为他日思夜想的“大事”。

   他主动向检察长汇报,认为预防工作要有起色,必须在思路上有大胆创新,方法上有突破,他提出“三不能”:不能关起门搞预防,不能单向喊口号,不能务虚无成效,他的想法和检察长一拍即合。

   如何搞好安乡预防工作,把短板变成长板,成为安乡检察院发展的特色工作,就成为了最初的目标。

  “预防就是生产力,抓预防就是抓发展”的预防理念就是在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下应运而生。

   树立了理念,安乡预防工作就如同找到了指路灯。

   选准一个点,更是成功的基石。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主动请缨,深入基层3个月,大量走访调研,了解县情,访查民情,最后确定将国土局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作为专项预防工作开展的试验点。

   这样,他带领安乡预防人开始了探索之旅……

   在工作中,他悟出了预防工作的秘诀,那就是“五动”,动脑,动心,动手,动腿,动嘴。动脑就是要想问题,想办法,要在创新工作上动脑子;动心就是要用一颗善心去做预防,做好事,善事,通过做预防,帮助国家干部远离职务犯罪;动手就是要将各项预防工作落实到行动中去,否则就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动腿就是要勤于走基层,听民声,访民意,特别是重大工程项目的监督要勤于上工地监督,要让预防工作接地气;动嘴就是要发挥预防宣传的寓教于乐的功能,要用善于用朴实的语言向人民群众悉心宣讲国家政策法规。

   经过一年的努力,安乡预防工作有模有样,在全市综合考核排名中名列前茅。与安乡县国土局联合开展的安德乡土地整理工程预防调查项目被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授予优秀预防项目荣誉称号,这是安乡预防工作摘回的第一枚奖牌,从此,安乡预防工作开展崭露头角,大显身手,连续5年蝉联全市第一,全省前茅。

   安乡预防工作在国土整治领域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模式成为全省推介的优秀典型,得到了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的2次亲笔重要批示,安乡模式还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知晓,专门派《检察日报》记者以及高检院预防处处长赵武安同志来安乡调研。他创造的工作奇迹也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热点,《湖南日报》和《常德日报》专版报道其事迹。

  (二)一颗善心,他诠释着社会道德之美。

   
“预防工作就是做善事,一定要带着一颗善心去做。”这是他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无论工作上,还是生活上,他总是带着一颗善心,去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所以,人们总感叹他有一副菩萨心肠。

   “杨检察官”是老百姓对他最亲切的称呼,他自己也最爱这个称呼。

   有什么事情,老百姓总爱向他反映。他总是及时为老百姓答疑解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接受预防之前,他在控申部门工作,每天热情细心地接待每一位来访者,最后都能得到满意的答复。

   近年来,经常能看到他在周末休息的时间,带着下属,身着制服,穿梭于各个农村施工点,或是宣传法律法规,或是暗查走访,或是了解社情民意。看到他,人们总爱亲切地叫他一声“杨检察官,辛苦啦!”施工老板有什么问题和困难就向他反映,当地老百姓有什么意见就向他提,他会一一记在工作日志上,或是用相机拍好照片,将问题逐一解决,共向相关单位发送有针对性的检察建议100条,切实解决了老百姓关心的很多生产生活实际问题。

   项目经理感叹道:“预防工作做实了,工程质量能上去,干部也不会出问题,心里踏实多了!杨检察官给我们送来的不是冷冰冰的廉政口号,而是法律的温暖呀!”

    生活上,他不仅是一个爱家顾家的好丈夫、好父亲,还是一个热心肠的大好人。20余年,他无微不至地照顾邻居孤寡老人,直到老人寿终正寝,这个故事不仅感动了周边的人,长久以来成为了街坊邻居传遍的佳话,成为世人的榜样。他的这一事迹也被常德电视台专题报道过。

   (三)谆谆教诲,他诠释着法治社会之美。

   尽管因为声带息肉,做过手术,但丝毫没有影响他用法律知识传播法治之美德热情和行动。

   数年来如一日,他坚持上好每一堂课。课前做足调研,搜罗资料,准备讲稿,法律知识的正确运用,诗词典故的恰到好处地穿插,他都要一字一句认真推敲。

   近年来,他走遍大街小巷,走村窜户,为数万人开展警示教育和法制宣传100余次,成为最接地气,老百姓心中最亲切的法律教授。他的谆谆教诲,使廉洁、守法真正深入人心。

   初中毕业就进入部队的他,转业回来分配当司机,他不甘心。1991年—1994年,在湖南省政治干部管理学院脱产学习3年,获得本科文凭,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检察官。

活到老,学到老,是他的座右铭。

   为了让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他不仅苦读古代诗词典故,还到处收集民间谚语故事,如今,他还成为了唐诗宋词专家,对诗词是信手拈来,出口成章。为了撰写经验材料,他自己自学五笔打字,学习电脑的操作使用,经常带头加班到深夜。

   工作中,凡事他都亲力亲为。工作上,他总是精益求精。

打铁还需自身硬。从检30余年,他不求官,不求利,两袖清风。他自身没有一次因违纪违规受过批评,没有接到一封群众举报信。

   他不仅对科里的同事要求严格,对自己更是严格。他要求科里所有同志要严格按照院里的规定行事。如果已经过了上班时间,还有同志没有到,他会马上打电话问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不能按时上班。同样,还没有到下班时间如果看到人不在,他也同样做。起初,他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可是大家看到他自己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慢慢地大家开始由衷地心悦诚服于他的这种“严格”。

   数十年来,他一直用法律知识传播着法治社会之美,为社会不断传递着正能量。

   群众的法律意识高了,干群关系好了,社会风尚美了。

   一步一个脚印,他带领安乡预防工作做出了品牌,从起初的上门找单位搞预防,说破嘴皮,有的单位还爱搞不搞,如今,是县直机关凡有重大项目工程的单位都主动发出邀请帖,要求检察机关指导搞预防。

   他,正竭尽所能,为法治安乡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